2016競爭激烈的游戲浪潮中 如何找到“變身”的機遇
經過多年手游行業的角逐,騰訊、網易牢牢穩固了冠亞軍之位,而且按照目前的發展狀況,相信未來一兩年之內都不太可能被撼動。除此之外,留給中間第二梯隊廠商的市場份額大約為30%,這部分企業大多實力相當,因此在搶占市場份額上將會在2016年迎來一場惡戰。
國內手游市場競爭越發激烈 頻頻變身尋機遇
在越發成熟的手游市場中,游戲廠商要想做出爆款是非常難的,然而針對第二梯隊游戲廠商的洗牌還在繼續,2016年各家的產品狀況和市場策略甚至決定著這些廠商此后的地位。因此面對絕對大廠的擠壓以及中小團隊的奮起,2016年成為了第二梯隊手游廠商關鍵性的一年。
目前,擺在國內游戲廠商面前的是一個更加分散、更加多元和更加個性化的用戶群體和市場,面對這樣一個市場環境,多點布局是奏效的。在市場的發展中,無論任何一個產業領域,都離不開第三方力量的助推——合作,在跨界中謀發展。尤其是在摸爬滾打中發展十年有余的游戲產業,當下尋求異業跨界合作發展的趨勢愈來愈明顯,游戲公司紛紛進軍泛娛樂產業、VR與電競領域尋求變身。
但是,不論IP、VR還是手游電競,“內容為王”一直是各產業最重視的信條,好的產品品質才是開啟未來之路的關鍵。
IP不是萬能“膏藥”
近年一直在被大家提到的IP,IP的吸量作用被大家發現了,然后樂此不疲的用,游戲業曾經有句話叫“得IP者得天下”,盡管IP的身價一再水漲船高,但是依然攔不住游戲公司對它們的瘋狂追逐?;贗P而大熱的新名詞“影游聯動”,通過跨界合作和聯動推廣確實實現了“1+1>2”的規模,可惜美的如同曇花一現,因為他們忽視了本質的東西,某個IP被改編成什么,被做成什么,最終都離不開這個東西的本質。
搶占IP,在近兩年游戲界涌現了不少“精神思想”,而真正能帶來驚喜的想必是在內容與商業模式之間尋求到了好的平衡點的廠商。IP雖好,卻不是萬能藥,尤其是對于中小游戲公司而言。
VR+成企業跨界新選擇
近年來,無論是科技、互聯網還是資本,對VR+產業都十分青睞,而將兩個產業融合似乎成為了一種趨勢。繼去年,vala和HCT聯手,推出了SteamVR后,騰訊也于近期與聯想展開了合作,推出了Tencent VR。作為新經濟的代表,VR+可謂風生水起。
眾多機構預測,2016年將成為VR產業化元年。隨著硬件技術日益成熟以及內容資源日趨豐富,預計VR產業在2016年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00億美元。德勤預計,VR將成為2016年全球產業界的一大趨勢,將售出約250萬臺VR頭戴設備及1000萬份游戲拷貝。與此同時,資本與現金流都非?;钴S的電競行業也是前景可期。根據uperData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VR游戲市場規模預計在51億美元左右,消費者設備購買數量在3890萬左右。
在不斷變化的游戲平臺上,資本家和游戲廠商一直在試圖找出一種規律——讓游戲體驗更酷,也讓錢賺得更快。然而現實是殘酷的,VR設備的更替速度簡直遠遠超越了VR游戲的更新速度,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盡管VR+是一個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行業,但廠商如果盲目地投入人力物力推廣,而沒有深度學習這些VR產品技術,那么充其量只是套了一個VR的殼子而已。因此,廠商應深入學習VR+技術,把更好的產品、更強的性能、更有設計感的產品給到對產品品質有一定要求的消費者手上?,F在僅僅是剛剛開始,游戲產業的導入還需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礪和反復,但VR在未來所占據的重要地位無須懷疑。
電競手游崛起已是必然之事
從2014年下半年移動游戲市場從輕度逐漸轉向重度化手游電競便便成為行業內熱議的話題,伴隨著智能手機硬件的不斷更新 以及手機逐漸走向大屏化,手游電競的未來可謂是十分具有想象力。越來越多的游戲廠商開始著手研發電競手游,越來越多的電競手游大作也開始呈現在大眾眼前, 因此行業內關于手游電競的探討再次喧囂塵上。雖然電競游戲本身也屬于游戲的分支之一,但它還包括賽事承辦、團隊包裝運作以及周邊產業開發等一系列產業鏈,形勢頗為誘人。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電競愛好者數量僅為5800萬人;隨著手游市場在2014年爆發式增長,給電子競技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在2014年全球電競愛好者數量急速增長到8900萬人,2015年底全球電競愛好者已突破1.1億人次。2010年我國電競市場的規模僅為44.10億元,而到2015年則達269.10億元,6年間增幅達513.60%。2015年包括端游、網游、社交游戲、移動游戲、單機游戲在內的中國游戲市場銷售收入已超1400億元。
從國內手游行業的發展來看,電競手游崛起已是必然之事,但目前來說,這些產品依然是浮于表面,在宣傳上聲稱加入競技元素,其實依然沒有實質的轉變。要想真正做出一款電競手游,只要抓對電競游戲精髓所在將其融入到產品中,那就成功一半了。另一半靠的是運營理念,直播平臺搭配賽事活動的思路是最佳選項。
結語
綜上所述,2016年,無論是VR、IP還是移動電競,無論想怎么跨界都可以,但是首先只有把自身的產品品質做好,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浪潮中抓住機遇。